2007年3月12日 星期一

張志鵬的機動學第二次作業

我們人類經過千千萬萬年的進化,發展出現代人類的構造。科學家們也在這方面研究出許多的結論。以下是我找出的一些資料,有助我們了解人體力學。

http://www.robotics.utexas.edu/rrg/learn_more/low_ed/joints/
這網頁很簡單的介紹了我們日常生活中常會用到的關接,而且也有一些圖供人觀賞,對我們來說,確實是對人類力學的入門好手。


http://www.saburchill.com/chapters/chap0008.html
這網站將人類的關接分為了四大類︰



Ball and Socket Joints























Hinge Joints






















Semi-movable Joints






















Immovable Joints
















而且提供了人類骨骼的真實照片,感覺很實在。


http://www.bbc.co.uk/science/humanbody/body/factfiles/joints/ball_and_socket_joint.shtml
這個網站特別的地方就是它提供了一些小動畫,而且使用者可以控制關接的變動,不錯的學習工具。






第二題:



在說明我自己看法之前,我們先看看一些人對創意發明的看法。

Wallas(1926)提出其創造歷程觀點:
準備期、醞釀期、豁達期、驗證期,凡四階段。
Kenller(1965)提出其創造歷程觀點:
洞察問題、準備期、醞釀期、闡釋階段、確認階段,凡五階段。
Guilford(1967)提出其創造歷程觀點:
輸入資料、激發注意力、記憶的儲存及評價、再度輸入資料、知覺問題及組織、記憶的儲存及評價、試驗答案、產生答案、儲存在記憶中、新問題組織的測試、獲得新資料、記憶的儲存、新答案的測試、新答案的產生、記憶的儲存,凡十五階段。
Parnes(1967)提出其創造歷程觀點:
發現事實、發現問題、發現概念、發現解決方案、接受所發現的解決方案,凡五階段。
Olson(1980)提出其創造歷程觀點:
界定問題、接受各種可能解決的方案、提出最佳方案、付諸行動,凡四階段。
Ambile(1983)提出其創造歷程觀點:
提出問題、準備期、產生反應、測試各反應、結果,凡五階段。
Davis(1986)認為創造的歷程,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定:
1.創意者用來解決問題的一些步驟或階段。
2.當新的主意或解決方案突然逬發的那一瞬間,是由於知覺的突然產生改變或轉換。
3.創意者有意無意間用來引發新的主意、關係、意義、知覺、轉換等的一些技巧和策略。
Isaksen & Parnes(1985)提出創造性的問題解決法其步驟為:
確定目標 (objective-finding)、尋找資料(data or fact-finding)(問題分析)、發現問題(problem-finding)(界定問題)、尋求主義(idea-finding)、尋求解決(solution-finding)、接受主義(acceptance-finding)六個階段





其實,大家都有一個共通點,就是問題的發現。我們現在學的一切東西,都是為了解決往後我們要面對的所有問題。大家的處事能力不會差很多,但是我們要如何與眾不同呢﹖就是靠設計了。
設計大置上可分為十人過程︰
問題需求、背景研究、目標陳述、性能規範、觀念形成與創造、分析、比較與選擇、細部設計、型機與試驗及生產製造。

我認為無論是創新,還是發明創造所遇到的問題,對其加以解決的思維方法都是相同相通的。創新與發明創造的能力既源於天賦,更來自於後天的教育培養,來自於通過各種形式的啟發和引導,包括從發明創造思維方法、認知障礙及其克服,到創新的非認知調控和創造性人格特徵分析等。總之,用一種新的方式、比較高的效率培養創新與發明創造型人才是我們希望達到的目的。

參考資料︰機動學 馮丁樹編著


第三題:





M=48+10;
x=1:1:10;
y=x.^(1/M);
plot(x,y);
xlabel('x'):ylabel('y');
title('張志鵬的圖')

沒有留言: